营口:“孙子”深夜来电哭诉求救?警惕针对老年群体的亲情刀诈骗!

更新时间:2025年05月08日

文章来源:营口市公安局

打印文本

【字体:大  中  小

  “陌生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!”反诈口号人人皆知,但诈骗分子正将黑手伸向信息闭塞的老年群体,炮制“亲情陷阱”疯狂收割养老钱。

  近日,大石桥市官屯镇发生一起“冒充孙子”诈骗案,七旬老人险失毕生积蓄,幸而警方闪电出击斩断黑手。

 一场惊魂19小时:假"孙子"哭诉撞人,真奶奶痛失35万

  “奶奶,我撞到人了!对方要告我坐牢!”周奶奶(化名)接到一通带着哭腔的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其孙子小周,称驾车时撞到小孩需要赔偿对方,并再三嘱咐,先不要告诉父母和其他亲属。他会委托朋友上门拿钱“摆平”此事。

  救孙心切的周奶奶方寸大乱,未与子女核实便取出存折,到银行取出现金,让老伴按“孙子”指示将装满钱的袋子交给了孙子的“朋友”。直至当晚与子女沟通时提及此事,才意识到自己是遇到了诈骗,所谓“车祸”竟是彻头彻尾的骗局!

  大石桥市公安局接警后立即启动侦查打击机制,通过追踪资金流、调取路面监控,迅速锁定嫌疑人及其同伙。随后,侦查人员精心布控、果断出击,一举将嫌疑人全部抓获,缴获涉诈资金35.3万元,有效斩断涉诈“黑灰产”链条。从接警到捣毁该诈骗团伙仅用19小时。

  起底"孙子诈骗"三大毒招

  第一层陷阱:伪造亲情危机

  “爷爷我打架进派出所了!”“姥姥我女朋友怀孕急需手术费!”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庭信息,利用老年人"隔辈亲"的心理弱点,用哭喊、喘息声甚至AI合成语音模拟孙辈声音,虚构车祸、斗殴、疾病等突发事件制造恐慌。

  第二层杀招:胁迫线下现金交易

  以“案件涉密”“怕父母责怪”为由禁止老人联系家属,针对老年人不善操作手机转账的特点,诱骗其通过“朋友代收”“安全员上门”等方式交付现金,甚至出现诈骗分子伪装成"法院工作人员""医院护工"等角色当面行骗。

 终极收割:恐慌情绪持续压榨

  首笔钱款得手后,骗子会以“伤者病情恶化”“追加保释金”等理由继续索要钱财。如江苏盐城曾发生同类案件,八旬老太为“救孙”抵押房产,先后支付87万元直至被子女察觉异常。

责任编辑:

黄阳茗

附件下载

工作链接

  • 主办单位:辽宁省公安厅
  • 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中路2号
  • 邮编:110032
  • 联系邮箱:paln110@163.com
  • 邮箱系统   网站地图
  • 总访问量: 11712196 人次
  • 辽ICP备 09028003 号
  • 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8

     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
  • 版权所有:辽宁省公安厅
  • Copyright©2020 辽宁省公安厅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