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,这个压在心里30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!”握着营口大石桥市公安局汤池派出所民警的手,汪某华眼眶微红。这场横跨三十余年的农村土地房屋纠纷,在民警的耐心调解下,终于迎来了圆满结局。

老宅纠纷三代人的“心结”难开
故事要从一间老房子说起。汪某文、汪某华姐妹与汪某文之子曹某刚的纠纷,源于祖辈留下的房屋及地号权属。早年汪某华工作后户口迁出,房屋长期由汪某文一家居住。可随着时间推移,“老宅归谁”成了姐妹间的隔阂——汪某华多年来坚持要回权属,曹某刚则认为自家一直居住打理,双方各执一词,矛盾逐年加深。汤池派出所民警记不清多少次上门调解,从农家小院到派出所调解室,他始终耐心倾听,却总差“最后一步”。
枫桥理念用耐心焐热“冰封”的亲情
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,汤池派出所始终把“枫桥经验”刻在心里。今年7月,汪家三人主动找到派出所,希望民警能再帮一次忙。民警抓住这次契机,没有急着谈法理,而是先聊起家族往事:“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,哪能让老宅子成了心结?”他一边讲清房屋继承、权属的法律边界,一边唤起大家对亲情的珍视,从清晨到午后,一杯杯热茶续上,一句句家常聊开,双方的态度渐渐软化。
握手言和30年纠纷画上句号
“我愿意放弃继承权,让孩子们安心住。”汪某华先松了口。“我们给些补偿,也算尽份心意。”曹某刚随即回应。7月17日,在民警的见证下,三方签下协议——汪某文一次性支付补偿款,汪某华自愿放弃地号及房屋继承权,老宅永久归曹某刚所有,日后互不纠缠。签字的那一刻,僵持多年的姐妹相视一笑,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。

从“各不相让”到“握手言和”,汤池派出所用真心换真情,让“枫桥经验”在基层治理中开花结果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为民情怀,把矛盾化解在萌芽,让平安幸福留在辖区的每个角落。